编者按:从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,到群山环绕的成都盆地,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南亚诸国,到云贵高原腹地的盘江峡谷,“新水发精神”随着洋流和季风的脉动,传播到了水发水电项目所在的山上山下、海内海外。水电行业的一头是浩渺自然,另一头则是万家灯火,水发水电肩负着千钧重担,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开辟出了新的天地。 水发水电目前拥有40座水电站,项目分布在三省、四国,员工400余人,固定资产超百亿,快速的发展和成长充满了艰辛与不易,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问题。2023年6月,为促进水发水电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,水发集团党委向水发水电派驻新的领导班子,以点带面,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。 一、望闻问切寻病根 辨证论治求本源 打破思想牢笼,直面痛点难点。面对长期以来累积的繁杂问题,水发水电通过实施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了开阔的施展平台,明确了奖惩措施,充分调动了全员积极性,从根本上打破了“摆烂”心态、剔除了“躺平”思想。公司始终紧扣集团党委提出的“聚焦、整合、优化、管控、提升”十字方针,从细枝末节处入手,以“解剖麻雀”的态度,使一些问题的真面目浮现在桌面上。6月份中旬以来,水发水电全员同心同向、同频共振,聚焦难点,逐一梳理了上百笔应收账款、理清了股权债务关系、核定了在建工程的完成量,截至发稿,水发水电已成功收回应收账款2.6亿余元、止损挽损328余万元、海外曼都公司上市后增值8000余万元……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自身供血能力。 广开言路纳良策,科学布局开新篇。“找根源”是新班子开展工作的主基调,“摸清家底”则是转型发展的首要条件。水发水电面向全体员工开展“水电转型大家谈”意见征集活动,思路与观点产生碰撞,问题的解决方案也随之而生。根据全员积极反馈的意见和建议,水发水电在贯彻集团“150大会战”会议精神的同时,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、任务分解方案、责任分配、考核奖惩等制度,并要求各部门、各权属公司开展“清单式工作推进制”,挂图作战、倒排工期。随着“清单式工作推进制”的全面开展,水发水电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全新局面,“盎然生机”再次焕发在公司的每一座电站、每一个项目。 二、党建引领聚合力 红色引擎助发展 海内海外全覆盖,山上山下同步频。自2023年6月以来,水发水电有计划地开展了“水电走基层、高原党旗红”“水电走基层、会战‘150’”“水电走基层、海外党旗红”系列党建活动,从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,到群山环绕的成都盆地,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南亚诸国,到云贵高原腹地的盘江峡谷,党的旗帜飘扬在水发水电的每一个项目部、水电站、办公场所。“水电走基层”系列活动不仅加强了党组织与基层党员、群众的联系,更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。水发水电全员在党总支的号召下,高举党的旗帜,自觉奋进担当,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,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。 深入一线调查研究,精准发力推动发展。水发水电新班子到位后,至今已经开展了40余次基层调研活动,深入了解了水发水电的生产经营、技术创新、项目管理、安全生产、降本增效等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,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改革措施。在对河源公司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,发现了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,通过现场整改、后期弥补,挽回损失328万元;在对安和集团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,针对2012年以来超过3亿元的220笔应收账款,通过分解任务、压实责任、制定奖惩办法等一系列措施,截至目前,安和集团已回收应收账款超过1.2亿元;在对河川公司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,发掘河川曼都公司的资本市场潜力,积极推动河川曼都公司在海外证券市场的上市。在确定了上市时间和价格后,又及时组织了各项准备工作,并与尼泊尔政府、媒体、投资者等进行了有效宣传和推介。河川曼都公司成为首家在南亚上市的中国水电企业,并在当天的交易中创造了尼泊尔证券市场史无前例的成绩:原始股为100.00卢比/股,发行价206.00卢比/股,上市后当天开盘价373.20卢比/股,收盘价410.50卢比/股,涨幅达99.27%,资产价值大幅提升至8000万元以上,市场对曼都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充满了信心。 一站两岗三基地,全员奋进建新功。水发水电党总支创新举措,在水电全组织架构内开展了“一站两岗三基地”创建活动。号召各级党组织、广大党员、非党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,立足本职岗位,讲政治、勇担当、作表率,大力开展“红旗水电站”“党员示范岗”“标兵示范岗”和“党建引领示范基地”“廉洁风险防范基地”“安全文明生产基地”创建活动。各级权属公司、党组织、党员及群众纷纷响应,呈现出了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。安和集团西宁河流域电站积极开展冷却水改造,每年增加发电量2200,000kwh,创造了降本增效的成功模范;磨子岩电站35KV送出线路建设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;云南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力,通过对拦污栅的垃圾清理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,成功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(专利号:18333552),成功入库云南省“科技型中小企业”。通过“一站两岗三基地”创建活动的开展,水发水电内部涌现出了一大批干事创业的先进人才和集体,为水发水电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全新活力。 三、强化管控降风险创新机制添活力 加强财务管控,收紧印鉴管理。按照集团党委统一部署,水发水电新班子于6月下旬召开“失控混改企业”整改专题会议,更换失控企业部分管理层,派驻财务管理人员、财务总监、董事长等,切实加强了失控混改企业的财务管理力度。同时要求“失控”企业按照水发水电的统一规范,进行财务核算、审计、报告等工作,加强财务监督和风险防范。另一方面,水发水电于7月份出台了最新的用印管理办法,将下属全级次公司的所有印章统一收到水发水电进行管理,权属企业用印申请和审批都要通过水发水电线上平台进行,着力推进电子章、云章全覆盖,用印记录和印章状态都将实时上传和更新,从“强管控”入手,为“控制风险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“4+6”创新工作机制,转型升级再发力。“‘150大会战’百日总结表彰大会”过后,水发水电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体会议,并宣布全面推进“4+6工作机制”,“4+6”创新工作机制是指成立4个转型工作推进组,6个工作专班,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和目标。4个转型工作推进组是安和集团推进工作组、河源公司推进工作组、河川海能公司推进工作组、云南公司推进工作组,主要职责是推动各自区域的水电项目建设、运营、管理,实现高效、安全、绿色的运营。6个工作专班是财务管控融资专班、资产管理运作专班、运营管理专班、挽损止损专班、安全生产专班、党建廉洁风险防范专班,主要职责是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、资产、运营、安全、党建等方面的管理,提高企业的效益、质量、信誉。水发水电党总支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,要求全员以“150大会战”为契机,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,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抓住机遇,迎接挑战,全面推进“4+6”创新工作机制,推动高质量发展再升级。 四、结语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,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,水发水电深刻认识到这一点,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,针对水发水电权属全级次企业实施一企一策、对症下药。半年以来,水发水电展现出了全新气象,各项工作及经济指标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,下半年,水发水电每月营收较上半年增加了686万,每月成本费用下降了64万,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降本增效,并在水发集团“‘150大会战’百日总结表彰大会”上,斩获“现金流指标”二等奖、“净利润指标”三等奖。 在水发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水发水电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继续紧紧围绕“聚焦、整合、优化、管控、提升”的十字方针,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以强化管控为手段,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努力打造“水电产业新集群”,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。水发水电正在新水发精神的引领下,昂首前进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。 撰稿:曾庆昴
“根据气象资料分析,2024年7月14日20时-7月15日20时,马尔康镇、大藏乡、沙尔宗镇...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较高,请注意预防……” 连日来,茶堡河流域龙头滩、从恩电站持续遭遇强降雨侵袭,严峻的天气条件给电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考验。 视汛期为战时,视雨情为命令,再次收到马尔康市气象局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后,河川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立即对汛情进行研判,启动防汛应急响应,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,做好人员待命,切实做到上下联动,信息互通。茶堡河流域运营电站迅速进入备战状态,严阵以待打好防汛“主动战”,保障安全度汛。 在这场防汛保电的战役中,河川公司时刻紧绷防汛度汛安全弦,结合马尔康地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,细化防汛措施,细化防汛预案,确保防汛工作有效落实。 一是重点对运营电站、闸门、排水设施进行排查、清理和疏通,对易发生山体滑坡、坍塌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输电线路走廊及变电站进行重点监测、维护,对位于路边、河边、地势低洼地带的杆线进行加固处理。 二是加大隐患排查力度,做实做细设备维护,保障发电设施安全可靠运行,同时密切跟踪气象信息变化,强化监测预报预警,提高水情预报和预测准确度。 三是加强应急值班,严肃防汛值班纪律,及时报送汛情信息,做好值班记录。 四是提前储备防汛抢险物资,适时做好对电力设备、线路的巡视检查和抢修恢复准备工作。目前,由于措施有力、部署得当,龙头滩、从恩电站运行正常,所有员工坚守岗位,严阵以待。 入汛以来,河川公司全力以赴做好迎峰保电各项工作,以最强组织、最严要求、最佳状态,全面提升运营电站的机组设备维护,做好隐患排查治理,做到早规划、早部署、早行动,把“迎峰度汛”工作抓紧抓实抓好,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扛在肩上、减弃增发落在行动上。 下一步,河川公司将继续加强各项防范措施,严防死守,做到发现“早一步”、应对“快一步”,全力应对新一轮强降雨,推动所属各运营电站安全生产工作稳步进行,实现防汛发电两不误,助力提质增效工作落到实处。